首页

黑丝美脚

时间:2025-05-26 10:29:06 作者:重庆菜园坝地标性建筑爆破拆除 老火车站全面进入改造阶段 浏览量:48804

  中新网北京3月1日电 (记者 徐婧)北京市昌平区打造了明文化论坛、居庸山月等一批特色文化品牌。2023年,该区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99家,实现收入192.6亿元,同比上涨16.2%;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实现利润总额18.8亿元,同比上涨34.3%。目前,昌平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万家。

北京市昌平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1日召开。穆昊星 摄

  北京市昌平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大会1日召开。大会发布了支持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一揽子政策,集中签约文化产业项目,邀请专家学者开展专题研讨,深挖昌平特色文化资源,奋力开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局面。

  加快打造历史文化名城

  北京市昌平区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素有“京师之枕”美誉。去年以来,该区立足区域功能定位,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出了居庸关夜长城、天通苑文化艺术中心等一批网红打卡地,打造了明文化论坛、居庸山月等特色文化品牌,举办了环西自行车赛等赛事活动。

  沃土之下,昌平文化产业正不断向上。会上介绍,2023年,昌平区共有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99家,实现收入192.6亿元,同比上涨16.2%;规模以上文化产业单位实现利润总额18.8亿元,同比上涨34.3%。目前,昌平文化产业市场主体总量突破1万家,拥有3家市级文化产业园区。

  “文化产业发展的新浪潮已经到来,我们举办这次大会就是抢抓机遇、乘势而上,进一步提升文化产业贡献力、文化企业竞争力、文化品牌影响力,加快打造历史文化名城,更好支撑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昌平区委副书记、区长支现伟表示,该区将深入实施文化强区战略,重点提升昌平文化产业的发展支撑度、创新融合度、品牌知名度,打造经济发展新引擎。

  引导文化企业集聚发展

  会上,该区发布了《昌平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昌平区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昌平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等支持政策,聚焦园区建设、项目落地、企业服务、人才培养等方面,引导规范文化企业、文化园区在昌平集聚发展。

  其中,《昌平区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重点推动文化产业集聚发展、培育文化企业成长壮大、加强项目产品扶持力度、激活文化市场消费潜力、优化产业要素条件支撑;《昌平区文化产业园区认定管理办法》将规范区级文化产业园区的认定、管理和考核,被认定的区级园区可享受配套政策,并择优推荐申报市级文化产业园区。

  《昌平区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办法》将规范集聚类基地和单体类基地两类区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认定管理和考核,被认定的区级示范基地可享受配套政策,并择优推荐申报市级示范基地。

  空间资源是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昌平区梳理、推介了首批100处适合文化产业发展的可利用空间,其中既有产业园区、商业街区等集聚区域,也有老旧厂房、闲置楼宇等创新空间,还有藏匿于乡村山水间的农村集体资产,邀请更多企业、人才加入,进一步带动投资落地和文化产业转型升级。

  集中签约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为进一步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会上,4个文化产业代表项目集中签约,着力打造特色文化品牌。

  其中,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与昌平区政府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双方将立足中国国家版本馆中央总馆建设运营,从文旅融合、科技创新、资源转化、人才交流等多个方面开展全方位合作;昌平文旅集团与北京蓝晶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研发“昌平礼物”等文创产品方面开展深入合作。(完)

【编辑:钱姣姣】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国际学术期刊《太空生存研究》在重庆创刊

在职典礼上,广州市委统战部常务副部长李庆奎对青企联的发展寄予厚望。他强调,青企联要强化政治引领,坚定发展方向;聚焦创新发展,服务大局战略;深化内部建设,提升服务效能;勇担社会责任,展现青年风采。

以人口高质量发展支撑中国式现代化

合肥11月10日电 (记者 赵强)安徽六安市金安区教育局10日发布通报称:11月7日,该局接到家长关于六安市快乐阳光爱贝贝幼儿园(民办)教师体罚学生的反映,迅速会同公安、属地街道组成专班调查核实。经调查,该幼儿园中(1)班教师靳某存在体罚学生行为。

河南今年“化债”限额已全部发行完毕

这个暑假,云南的旅游热度也在持续攀升。在红河州弥勒市的太平湖国际生态旅游度假区,木春菊、绣球花等鲜花竞相绽放,卡丁船、冲浪小黄鸭、天空海等活动吸引了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

宋迎东任哈尔滨工程大学校长

广州4月26日电 (记者 王坚)广东多地26日继续遭遇暴雨。广东省水利厅表示,截至当日17时,全省有6条河流共8个站点水位超警。

香港特区政府强烈反对和谴责抹黑诋毁《维护国家安全条例》的言论

近年来,大同市以城市环境综合整治为突破口,持续实施城市基础设施提升、服务功能提级、人居环境提质三大工程,全力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城乡环卫一体化,8500余名一线环卫工人、1800余辆环卫作业车辆承担着城市保洁工作,市辖区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县级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98%以上,城市生活垃圾基本实现“日产日清”。

相关资讯
热门资讯